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短期多重压力,但依然负重增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内生潜能。工业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体引擎,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0亿元,同比增长1.0%;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1%,环比持平。不过,不同企业间利润分化有所加剧,拖累和制约了工业的整体增长。对此,要聚焦重点、攻坚扶弱、协同共进,促进工业企业效益回暖回升,确保工业经济回归合理增长轨道。
聚焦重点区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1月份至5月份,不同区域企业利润增速不同,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而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等部分地区,由于疫情散发原因,一些企业被迫停工停产,企业利润下滑。长三角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区域内不仅原材料、加工制造等传统工业规模大、体系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密集分布、成链聚群,诸多领域与其他地区企业关联交错。要引导相关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不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支持企业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稳定生产,加速复工稳产达产。要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潜力,针对脆弱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群体,积极开展驰援行动,千方百计帮扶市场主体纾困,守住企业生存底线。要一视同仁服务各类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激发兴业投资活力。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趋向好转,复工复产正稳步推进,未来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释放。
聚焦重点行业,有效推动市场供需扩容衔接。1月份至5月份,不同工业行业利润增长差异加大,一些上游行业利润延续快速增长势头;而部分中下游制造业如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遭受供给受阻和需求收缩双向挤压,利润下滑较为显著。这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构成,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是稳经济、促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必要载体。为此,需要保供给、扩需求双向发力,尽快扭转效益下滑态势。一方面,应稳定保障供给。畅通多部门、各地方协调联动渠道,完善“白名单”等创新举措,推进重点行业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加强关键零部件保供和大宗原材料稳价工作,保障关键企业正常生产和有序流通。另一方面,恢复扩展需求。加大刺激消费政策力度,多渠道释放消费潜力,发掘新能源汽车、家电、绿色产品等消费潜力;加速重点投资项目落地,支持高端、绿色、数字技术改造投资。同时,构建供需监测平台和协调机制,强化多主体联动互动,强化供需高效对接衔接。随着重点行业供需回稳回弹,工业企业增长动能正在蓄积。
聚焦重点环节,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顺畅。市场经济下,产品和要素流通循环是企业运转的前提,物流、人流、资金流畅通是企业生存的必需,而一些产业上下游链条关键节点往往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期一些因素导致流通阻碍增多,特别是部分关键节点企业出现脱链断链风险,影响了工业的整体增长。为此,要瞄准关键节点,疏堵纾困、降本增效。首先,要全力打通物流堵点卡点。加快区域间通行政策互通互认,协同保障货运通畅。其次,积极疏通恢复客流。在严格疫情防控基础上提升人员往来便利水平,有序增加空陆客运运量。最后,激活企业资金流。针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企业,探索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特殊直补等多种帮扶举措,支持银行适度延期还本付息,避免非理性限贷、抽贷、断贷,着力化解账款回收难题。
相关阅读
- 13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工业脱碳联盟”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与西门子能源联合倡议
- 2022年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
- 苏州正式跻身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2021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正式突破40000亿元大关
- 31个省份均已出台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政策文件
- 霍尼韦尔过程控制(中国)运营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项目 霍尼韦尔与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成功签署
-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我国能源消费保持增长态势
- 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
- 湖北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38个实现增长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居全国12个工业大省第一位
- 部署拉动消费“组合拳” 促进汽车 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 工业经济6月份加快修复 工业经济所面临的环境也在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