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小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的主体 智能制造是我国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
中小企业数据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中小企业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大需求,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广大中小企业的数据贡献,只有打通中小企业的数据最后一公里,我国产业链数据才能够真正产生价值、创造价值,其产生的数据价值对于行业是共享的,使绝大多数企业共同享用产品和服务。智能制造是我国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也是数字经济战略在制造业层面落实的主要体现。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手段,企业通过在设计、制造、物流、经营、服务等模块实施智能制造,实现了生产方式变革、提升了管理运营效率、降低了生产物流成本,同时,在产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中,海量图片、文本、数字、视频等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存储、连通,丰富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也为数据要素驱动社会经济转型提供关键一环。
“十三五”期间我国陆续开展了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试点等,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中龙头企业、关键企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在这期间大多数是由大型企业开展的数字化改造、网络化改造,单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亿元,普遍集中在该企业内部,为优化大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中小企业是“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的实施主体
中小企业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创新培育的主要载体就是中小企业,美国将中小企业定位为“国家经济的脊梁”,德国将中小企业视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日本称中小企业是其“下包制”产业链基础。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领域,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97.99%,总资产占比53.63%,营业收入占比58.3%,利润占比57.62%,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生力军。
智能制造是中小企业提升内生动力的重要路径。通过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优化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可以通过信息流直观感受到企业的现金流、物资流、工艺流,并根据运行结果加以改进,通过实时在线检测仪器可以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同时,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先进模型和算法提供了载体,通过引入用户需求,将大幅提高终端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是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要素畅通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企业实现了设计、数据、管理等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与存储,通过工业互联网与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享,进而若干个具有关联性的供应链组成产业链网络拥有的一个新的维度数据。在数据维度上,中小企业能够和龙头企业线上线下开展设计协作、生产协作、办公协作、人才协作,龙头企业的产品需求能够及时获得中小企业响应,中小企业产品创新能够及时在龙头企业产品中得到快捷应用。将中小企业的数据与龙头企业、关键企业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从数据要素出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信息孤岛”,将使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的技术水平、价值能力、协同效率得到更深层次的变革。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的先遣队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建设的第三阶梯,是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的示范代表。2019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累计认定47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的主导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前3位,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增长率达5%以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大多数在5%左右,在核心业务环节已经采用了ERP、MES等信息系统支撑。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探索和示范效应。在“十三五”期间,大型企业总结了一些智能制造实施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在中小企业运行后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大型企业往往在企业本地部署大量服务器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和运算,而这种大额投资是中小企业无法负担的。“小巨人”企业即具有较好的资本能力,又具有灵活性,通过这些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可以探索低成本、便捷化、快捷化、简易化的软件、传感器、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行业专用软件和设备,在这些企业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可以推广的中小企业专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项资金引领作用。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用于支持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以及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尤其重视企业的智能制造,既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又能够通过工业互联网与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因此在专项资金中应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要逐层推进
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较为薄弱,全流程一次性开展智能制造力量不足,在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一定要按照逐层推进的方式,从迫切需求的局部开始,围绕智能制造制定企业技术改造方案,用5—10年逐步实现。
首要是以保障产品高质量供给为目标引入数字化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生产工艺,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产品的“仿真—分析—验证—改进”设计制造链条,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研发生产效率。通过导入先进的有限元分析技术,实现了电磁、热、流体、结构、噪音等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和验证,并且在基础产品的仿真分析、生产制造、工艺工装、测试评价、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产品设计生产的潜在风险。
将中小企业数字化采集设备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
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在信息基础设施中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性投资方向,在融合基础设施中,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数据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其基础设备的投资应该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中。
数据采集设备是新型基础设施之一。数据采集设备是实施智能制造,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底层基础设备,也是将企业装备、工艺转换为数据信息的关键设备,同时,通过边缘端设备能够提供快速的数据分析响应,具有典型的新型基础设施特征。
相关阅读
- 库卡面向数字化携新型协作机器人亮相2022慕尼黑自动化展
- 西门子工业5G实时通信,支持Profinet工业协议
- 2022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亚控以组态模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 让中小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的主体 智能制造是我国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
- 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在南京正式投运
- IT 信息技术部门和 OT 运营技术部门的融合 Moxa OT/IT 融合的先行者
- 菲尼克斯电气生态战略新高度,献礼江宁开发区成立30周年
- 集中式传感器融合改进高层级融合架构 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技术变革
- 三菱电机正式发售3D仿真软件 走向“未卜先知”的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实体经济 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金额为714.7亿美元